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线下店“烧钱”竞争后直呼求生艰难,宠物经济难承资本狂热之重?
浏览次数:129次 发布时间:2022-06-24 01:44:04 来源:菜谱大全
昔日一度被认为“暴利”的宠物医疗行业正卸下这个标签,取而代之的是业内一场轰轰烈烈的低价战争。
1. 烧钱扩张的玩法真的有效吗?
2.2018年整个宠物医疗市场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?
3. 低价竞争存在哪些弊端?
4. 行业大背景下,企业如何“求生”?
带着这样几个问题,我们来看今日分析。
如同共享出行和咖啡市场的补贴大战,烧钱扩张的玩法正在宠物经济中变得流行。
不过,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质疑这种竞争模式,担心狂热的资本最终成为宠物行业“不能承受之重”。
目前,在各类团购网站中随手一搜,“一元绝育”、“一元体检”、“一两折洗澡、美容”等低价宠物服务商品更多出现。
在从业者眼中,这些产品是线下门店的“引流利器”。殊不知,引流效果尚未达到,超低的客单价格却成为了压垮他们最后的稻草。
数据统计,2017年和2018年,宠物医疗、宠物药品和宠物洗澡、美容的消费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,商家们的低价竞争是背后重要原因。
不少业内人士呼吁,建立线上、线下良性互动的生态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。此外,也有人直言,宠物市场已进入了后红利时代,最高速的增长期已接近于趋缓的阶段。
其他一些行业受资本所累的教训已出现,宠物经济能否驾驭好资本这把双刃剑,值得更多人去思考。
“2018年12月,我们的客单价已下降到了283元,而2017年的客单价还是600多。”
1月9日,在狗民网丨铃铛宠物和宠物行业白皮书主办的“焕新与重塑·2019中国宠业领袖峰会”上,瑞鹏宠物医疗集团董事长彭永鹤说道。
全国最大的宠物医疗集团之一,瑞鹏医疗在全国共开设各类转诊中心、宠物医院近500家。其客单价一年内腰斩,也反映了整个宠物医疗市场的总体情况。
记者查询走访了解到,昔日一度被认为“暴利”的宠物医疗行业正卸下这个标签,取而代之的是业内一场轰轰烈烈的低价战争。
一些养宠人的经历验证了这一事实。
2017年夏天,北京的李女士从公益组织处收养了一只流浪猫,并加入一个本地的猫友微信群。
最近几天,一些养猫的朋友经常在转发一些低价的体检广告,例如1元诊疗、19.9元基础诊疗+体外驱虫、29元基础体检套餐等。
李女士发现,这些低价产品与她去年带猫咪体检的花费大相径庭。收养之初,几个基础项目的检查就需要800多元人民币。
而不仅宠物医疗,各类线下宠物服务似乎都出现了打价格战的趋势。
李女士的好奇实际上也证明了一些宠物线下店的苦衷。
“我们所有的标准品,在宠物的全生命周期里面可以标准化的产品,一折、两折、或是三折的价格全部跑到了线上去,作为所谓的引流产品。
我们市场工作人员每天就盯着大众点评,盯着5星,甚至天天为祈祷不要让我掉星。”彭永鹤说。
可以看出,眼下,不少宠物线下门店已被线上的评分和购买人数“套牢”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线上的低价产品并不一定真正对线下门店带来较高利益反哺,换句话说,其并没有真正为宠物门店带来引流作用。
价格战的策略似乎有些走偏了。
彭永鹤表示:“当前线下宠物店的低价竞争行为已陷入一种‘掩耳盗铃’的模式中。
宠物线下行业依靠的是就近原理,在一定地理范围内,我们的客户本身就是我们的客户。
但大家都是掩耳盗铃、盲人摸象,偏偏觉得线上流量非常珍贵,对低价的‘恶性竞争’选择无视,这是非常悲催的。”
低价竞争的一些弊端已经显现。
根据宠才网的统计数据,近5年国内倒闭的线下宠物店多达2000多家,这其中有不少正是为价格战所累,特别是那些没有资本背景的线下店。
自宠物经济风口爆发以来,宠物服务特别是宠物医疗无疑成为了资本宠儿。
2018年,宠物行业一级市场共产生了近30起融资事件,其中与宠物服务相关的超过半数。
资本助力下,一些线下门店显然并不畏惧“烧钱竞争”,但更多独立的小型宠物店却经不住打击。近年来,那些特色不突出、又难以将价格降下来的独立宠物店已越来少。
“赔得太少搞不起来,尤其是自营门店,一定要坚持到一定的规模。”一位宠物医疗从业人士感叹。
近年来,依靠烧钱支撑企业发展,最终人财两空的前车之鉴已更多出现,那么宠物经济是否能真正经得住资本狂热的考验呢?
硕腾宠物事业部总经理李毅结合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分析称,资本的确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,但如果这个风口发展得太猛,变成了龙卷风,对行业还是有一些风险,有可能是毁灭式的。
“例如宠物医疗行业,由于资本助推,整个连锁的形成是快速的、几年之内形成的,但管理体系并没有跟上。连锁店的优势也没有更加突出,其营业额和盈利能力基本跟行业的平均水平差不多。”李毅说道。
狂小狗集团公司总裁尚耀庭表示,进入宠物市场的资本规模目前已远超产业自身承载力。
中国宠物行业还处在满足基本刚需的阶段,一些用户的需求都是商家主观臆断的。
他认为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现在应把宠物经济所处阶段称为“后红利时代”,最高速的红利时代可能已过去。
而近半年来,进入宠物市场的资本也已呈现回归理性的迹象。数据显示,2018年全年整体发生30次融资事件,保守估计全年融资额超过10亿元。
与2017年全年共计34次的融资事件相比,融资速度略有放缓。去年下半年宠物行业的融资速度较上半年也有所放缓。
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,企业本身造血能力变得十分重要。
记者与诸多宠物行业一线从业人员沟通时发现,“求生”、“活下去”成为了不少人挂在嘴边的话语。
而与过去的规模和流量相比,把低价竞争质量提上去,进一步增强客户的消费体验,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,成为了从业人员应认真考虑的内容,而这或许才是国内宠物市场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本期互动
宠物行业的你,如何看待这场烧钱大战?
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感悟
本文部分素材来源 新浪财经
本文编辑 长城君